本文转自:人民网-广西频道
团队在桂林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中心合影。唐琳摄
近日,由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商学院2名指导老师和10名学生组成的“桂韵传承行”——桂林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守护实践队,踏上了一场意义非凡的探索之旅。他们深入桂林市秀峰区、七星区及恭城瑶族自治县等地,针对世界级、国家级和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进行实地调研与访谈,旨在通过数字化手段为桂林非遗保护传承工作开辟新路径。
期间,桂林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守护实践队第一站来到桂林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中心(桂林市戏剧创作研究中心)。通过交流,团队明确了后续工作的方向:对桂林各项非遗项目进行深入了解,评估数字化采集的可行性,并考察社会公众对非遗数字化的接受度。
随后,实践队分赴恭城瑶族自治县油茶协会、桂林市桂林米粉文化中心、桂林市戏剧创作研究中心等地,对“恭城油茶制作技艺”“桂林米粉制作技艺”“桂林彩调”“桂剧”及“桂花糕制作技艺”等五项具有代表性的非遗项目进行了为期五天的实地考察。
针对非遗项目传播难、发展缓慢、推广动力不足等问题,团队与被采访对象进行了深入讨论,并提出了非遗制作技艺数字化记录与存档、非遗与现代生活元素融合等创新思路。
为进一步提升非遗数字化传播的效果,实践队还前往桂林市博物馆进行参观学习。博物馆内的数字化互动体验设施给他们带来了深刻的启发。
团队成员表示,未来将进一步实践和探索,借助AI等数字化技术,通过“虚拟+现实”的场景营造,将桂林非遗项目打造成为兼具视听体验、交互体验的“有形化”“可体验”的活态艺术,让更多人感受到桂林非遗的独特魅力,共同守护和传承这份宝贵的文化遗产。
此次“三下乡”实践活动不仅是一次对桂林非遗的深入探索,更是对数字化技术在非遗保护传承中应用的一次有力尝试。(唐琳)